最近网上又开始传起了话梅价格高涨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到心塞。有人去了淮海中路的土特食品店,只想买点话梅结果被狠狠刺了一刀,原来自己以为半袋话梅多元,结果一称重竟然要元!还有人发现一颗话梅居然要32元,这价格比奢侈品还贵啊。
和去年那些躲在冰箱里的雪糕刺客不同,这些话梅刺客可是非常“直白”哦,摆明就是通过计量方式赚钱。而销售员们则非常热情地向消费者介绍梅子的产地、工艺等各种信息,甚至还会让你试吃。只是当你看错价格结账时才会察觉到端倪,最终被狠狠刺一刀。
事情经过:
最近有一家话梅店:“梅你不渴”,听起来很逗啊。这家店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果脯,都是按散称计价的。如果你想买最便宜的梅子,也得花掉88元一斤,比牛羊肉还贵呢!
销售员们非常热情地向顾客介绍每一种梅子的产地、工艺等各种信息,并且还会让你试吃。这招对于试吃爱好者来说可是非常有用啊,毕竟谁能拒绝免费美食呢。
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却容易让消费者看错价格,在结账时被狠狠刺一刀。就像蒙雨一样,她去买话梅,阿姨推荐了很多口味,然后用一个超级大的塑料袋往里装,嘴里还不停地说:“袋子都是去皮的,放心吧,不会给你算重量的。”但最后几块话梅就要76元,这让蒙雨感到有点亏啊。
不过阿姨还是非常热情地让蒙雨付钱,一边还说:“你看我就说没多少吧,之前人家都是多元的买呢”。这种时候,我们只能选择直接拒绝购买或者更加仔细地查看计量方式了。毕竟,明码标价是商家应尽的责任,而我们消费者也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哦。
这种时候,可以选择直接拒绝购买,这也是正常的市场选择行为。但对于大部分顾客来说,放下面子比收起钱包还要难。毕竟试吃都试吃了,袋子也装好了,就剩结账,实在是不好意思不要。
所以,如果商家能够采取更加透明、规范的定价方式,而不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的欲望和不熟悉计量单位的情况赚取高额利润,那么就能够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毕竟,只有符合购买习惯的价格方式才算真正的明码标价。
话梅作为中国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广受欢迎。但是,它能卖出千元天价,还是让我大跌眼镜啊!
当然,这样的“天价话梅”毕竟只是少数人的追求,大多数人对于价格相对亲民的话梅仍然兴趣十足。毕竟,无论是平价话梅还是天价话梅,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口感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说到底,千元天价的话梅只是可遇不可求、特别而已。如果你想尝到这种高档话梅,可以选择去一些高级糕点店或线上网站购买;如果你只是普通的话梅爱好者,那么市面上的品牌也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了。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无论价格贵贱,消费者都应该理性看待产品,以口感和品质来评价它们的好坏。毕竟,价格再高的话梅,如果口感不佳,那也只是昂贵的垃圾罢了。